衍水诗潮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紫云轩书画藏品作者简介

向下

紫云轩书画藏品作者简介 Empty 紫云轩书画藏品作者简介

帖子  紫云轩主 周二 四月 10, 2012 1:47 pm

紫云轩书画藏品作者简介(正在整理中,未完待续,欢迎补充更正)

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代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擅长行草兼及楷、隶书法字体,行草以帖派风格为主,参临汉魏碑刻,对米芾等宋代书家作品深有研究,曾率团出访新加坡、瑞典、日本和前苏联等国家;主持编辑并自编美术书刊五百种以上,其中《故宫博物院藏画》获国家图书奖;《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卷》获中国图书奖,还出版《书画论评》、《沈鹏书画谈》、《三余吟草》、《三余诗词选》、《当代书法精品集.沈鹏卷》、《沈鹏书法作品集》等二十余种书籍。书法作品遍及国内与亚、欧、美多地。

刘正成
1946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别署:听涛斋主、八方斋主、松竹草堂、松竹梅花堂、二味石榴堂、野逸一羽斋。
1980年,书法作品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展。
1982年,书法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中青年邀请展。作为工人员,参加中国书协一届二次理事会。
1984年,出任大型文学丛刊《人世间》副主编;书法作品参加第二届全国展。
1985年初,借调中国书协起草二次书代会工作报告,作为简报组组长参加二次书代会;8月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部主任,《中国书法》副主编。
1986年,筹办由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国书法》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展。主编出版《小学生习字本》。
1987年,书法作品参加第三届全国展,任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主办首届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
1988年,任中国书协第一届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第四届全国展作品评审;担任《当代中国书法卷》执行主编。
1989年,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上、下),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
1990年,筹办第三届全国中青展,并任评委会副主任。
1991年,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出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
1992年,出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第四次全国书学讨论会,并编辑出版论文集;主编《中国书法全集》(总一百零八卷),最初十卷问世;出版《刘正成书法集》;出版短篇历史小说集《地狱变相图》;参加第五届全国书法展;荣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作品参加北京第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并任组委会副主任;筹办第五届全国中青展,并任评委会副主任。
1994年,出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筹办孟津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筹办第四次全国书学研讨会。
1995年,出访日本,在名古屋中京大学讲学,并将12万日元讲课费捐助阪神地震灾区,应邀在名古屋中部日本书道会讲演《中国书法的文人化与非文人化倾向》;筹办第六届全国中青展,并任评委会主任;书法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展,任组委会副主任;组织召开北京国际书法学术研讨会;筹办赵孟頫国际书学研讨会。
1996年,出任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组委会主任、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评委会主任;筹办康有为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应邀作为中国书协代表团团长访问新加坡。
1997年,作品参加韩国全罗北道国际书法双年展;出任全国第七届中青展评委会主任;参加台北书学研讨会和全台书法博士、硕士论文答辩会;应邀在澳大利亚悉尼麦觉理大学演讲中国书法的现代化问题;作品参加世界华人书画展,并出任评委会副主任。
1998年,出任二十世纪书法大展组委会秘书长,陪同国家主席***参观此展;筹办巴黎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大展和巴黎中国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办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出任评委会主任;与刘正兴等赴日本举办《蜀道心情——刘正成刘正兴书画展》;出版《刘正成草书归去来辞》。
1999年,出版《刘正成书法文集·一》;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举办“刘正成书法展”并出版《刘正成书法》;大型书法作品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刘正成》出版;应邀参加韩国全州书法双年展国际书法交流活动,并应邀在汉城发表题为《二十一世纪东亚书法前瞻》学术演讲会,荣获韩国美术家协会和韩国美术文化院颁发“世界书法功劳牌”;主持筹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系列书法大展。
2000年,主持全国第五届书学研讨会论文评选工作;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应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作为国家文化界五十名优秀工作者代表赴北戴河休假,受到***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接见;主持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评审工作;主持筹办千年书法大展;同年,遭陷害,在中国书协五次代表大会上由常务理事降为理事,留任副秘书长。
2001年,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参加“碑帖与书法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帖学、碑学与现代考古学》;获中国书协颁发“中国书法特别贡献奖”;应四川省政府之邀,与邓林、龙瑞等六人举办“故乡情”六人书画展;应韩国全州双年展之邀,作《简化字:汉字的未来与书艺》学术讲演;赴甘肃举办“陇上行·刘正成书法作品展”。
2002年,应邀访问日本,分别会见读卖书法会、中部日本书道会等负责人;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每次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峨眉山楹联研讨会,在峨眉山佛学院演讲“书法与佛教文化”;回故乡举办“岷峨行·刘正成书法作品展”;同年,遭陷害,被撤消中国书协副秘书长、理事,《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
2003年3月,应韩国艺术殿堂和《月刊书艺》邀请,在汉城艺术殿堂书艺馆作题为《论结字与用笔——书法艺术成熟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应邀访问光州和全州全北大学。
至此年,已主编出版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计五十二卷;主编出版《中国书法》一百余期,出版《刘正成书法文集·一、二、三》。

聂成文,男,1946年2月生于辽宁辽阳,汉族。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曾参加第1至8届全国展,1至8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以及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展览。此外还参加了中日书法家展、中国赴巴黎书法展等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著有《加强基本功训练是当务之急》等数10篇论文,出版《聂成文书法集》、《聂成文书画集》。获辽宁省政府文艺奖、中国书协创作成就奖。
简历:1972年12月入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1968年10月在辽宁省昌图县插队,1969月12月在沈阳军区司令部警卫营当战士、班长,1976年4月任辽宁省文化局干部,1978年4月任辽宁省书协副秘书长,1989年4月任辽宁省书协主席,2000年至今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第四、五届副主席。

伦杰贤,1950年生,辽宁金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人大代表,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相继荣获全国第四届书法展一等奖,全国首届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兰亭书法大赛一等奖及辽宁省政府奖,大连市文学艺术最高奖“金苹果”奖等。部分书法作品被中南海、中央电视台、中国美术馆、辽宁博物馆收藏,书法作品曾入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首届全国篆刻展,首届全国艺术博览会,中日代表书法展,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等国内外重大展览,名字被编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法名人辞典等。

温同春,男,1922年生,字六如,一字孝钧,辽宁省辽阳市人。幼承家学,五岁学书,临摹一次,便能形似,六岁以后,经父执白永贞(张学良老师)张济民(清末举人)两位名宿指导,在文学,书法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八岁时邑人呼之神童。此后,在学业方面,文理兼优:在书画方面,求者迎门,因之,声名日振。十九岁时,日本举办兴亚书道联盟会,以揩书,草书,两大幅作品入选,获青年一等奖。二十二岁时大学毕业,当时以身处伪邦,绝意仕进,家居种菜, 韬晦自修。中年时期,勤奋积学,此期间,文学之外,对书法艺术方面更加精研。楷书以颜体为基础,更参酌其他颜书名家悉心探索,因之先生之楷书结体端严,气韵渊腴 。行书以王体为基础,更参酌宋,元,明,清之行书名家,斟酌损益,因之先生之行书笔力秀逸,造形优美,变化多方,各极其致。草书以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书谱为基础,进而恳习怀素自叙帖,因之先生之草书,恬适与狂放兼攒。隶书从史晨,曹全入手,继之以礼器,华山,石门等。篆书从说文小篆入手,继之以李阳冰,邓石如。更临习石鼓,金文,甲骨。同时,对历代名家之作品,皆仔细观摩,悟其精髓所在。因此先生之书法作品,五体具备。而酬世之作,以楷,行,草为最多。至于书法理论之书,无不认真探讨。其做学问,以[致而广大而尽精微]为准则。先生在数十年的坎坷之中,而能积学日富,实由于此。一九七九年以后由农村返回故里辽阳市,参与社会活动,在书法作品方面,参加全国性各次书展,其八二年进京展览之自作律诗楷书作品已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之书法集中。在书法理论方面,八三年曾发表[试论我国书法之继承与创新]。曾在东北各地讲授书法课,而对[书谱],理解尤深,尝言,[书法艺术,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决不能达到智巧兼优]。先生现年八十有五,阅历宽博,谦和处世。夙兴夜寐,从不知疲。尝言:[祖国之国运日隆,人类之知识总量日益增加,全赖后人胜于前人,故敬业乐群,奖掖后进,为学者唯一之天职]先生座右常悬一联[天道健行终至善,人生真谛是长征]其人生观,于此可见。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协理事兼评审委员,辽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楹联学会理事,辽阳市楹联学会主席,辽阳市诗词学会顾问,辽阳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政协辽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子明,男,汉族,河北武清人,1949年10月生于长春。幼得其父启蒙酷爱书画篆刻,13岁从冯月庵、邢洞川学书,后又拜康殷为师并自学书画印学理论。攻篆、隶、章草,尤攻篆刻。所在篆、隶奇肆灵动,自然率真。篆刻则取法秦汉,不雕不琢,灵动洒脱。作品入选 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并收入参展作品集。有的作品获全国青年‘长安‘书法美术金牌大奖赛书法银牌奖、全国‘杏花杯‘书法大赛优秀奖,收入《国际改书大展作品选集》、《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选 》和日本版《辽宁中日友好书法篆刻展作品选》等。亦作国画,时有作品发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印社常务理事,抚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名誉副主席,抚顺画院特邀画师,抚顺市石油学院文学艺术教研室教师。

孙恩同,1923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满族人,孙恩同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的泰斗级人物,系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关东画派创始人之一。现为中国美协会员、辽宁省文史馆馆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是一位执著的现实主义中国山水画的丹青妙手。1946年进入沈阳私立辽东学院西画系学习,1948年入吉林东北大学文学院美术系学习,1949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到江苏国画院师从傅抱石、钱松先生进修中国山水画,并随导师到黄山、太湖等地写生。多年来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和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创作了《一曼小屋》、《双鹿图》、《长白飞瀑》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受到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他从事美术教育事业50多年,桃李满天下。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理论思想及《中国山水画教程》、《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中国山水画写生与手稿》、《中国山水画课徒教程》等艺术创作经验的结晶,全面地概括和丰富了中国山水画技法,是***给后代人及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沈延毅,字公卓、攻昨,号述菊、天行健斋主,1903年12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盖平县(现盖州市)城东土台村。父沈羹唐为清末拔贡,能诗善文,工书法,在当地名望很高。沈延毅自幼从家父读经学史,作诗临帖,
弱冠时,文才书名即已称誉乡里。及长,就读于民国大学、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在吉林道尹公署任职,又在中东铁路督办莫德惠处司文书之职。光复后,曾任东北生产管理局秘书处处长。解放后,曾任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沈阳市文史馆馆长。“文革”期间,被下放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落实政策回城,任辽宁省政协常委、沈阳市政协常委、辽宁省书法协会会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等职。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本职工作和社会活动,为辽沈地区的文史研究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1992年2月23日在沈阳去世,享年89岁。
沈延毅先生是辽宁著名的书法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他丰厚的诗文经史底蕴以及在对书法艺术方面的建树,早已在东北大地为人熟知。他那筋骨风神、别开生面的“魏体行书”,越来越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为国内外文史学家、书法家所注重。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今对沈延毅书学理论、书法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的研究还很滞后,他在现代书法史上的大师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仍处于蚌中藏珠、沙里埋金的待开发阶段。
沈延毅自9岁开始学习书法,到89岁逝世,前3天还笔耕不辍,与书法结缘整整80年,可谓对书法钟爱之深、浸淫之深,以至终身从之。沈延毅的书学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即从9岁到18岁,为他的启蒙基础期;18岁到40岁,为他的准备待发期; 40岁到75岁,为他的探索形成期;75岁到逝世前,为他的发展成熟期。
第一时期,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对唐楷欧、褚、颜、柳诸家都悉心临摹研习,他在诗中曾写道:“髫龄满纸笑涂鸦,先仿隋唐诸大家。六十年中如寤寐,几番梦笔几生花。”他这一时期所写的唐楷作品形神兼备,结体和笔法的掌握运用都十分娴熟,所下功夫之深,可以从他60岁和80岁写的欧体、颜体楷书中窥得,少年时期临摹唐楷积淀的深厚功底,对他后来书风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何体”,这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对何绍基(子贞)的书法亦用功尤勤,这种影响一直到他的晚年书法,还能见到踪影。
第二时期,沈延毅18岁时,父亲得知近代中国的碑学大师康有为寓居大连,他便携子拜见年逾古稀的康有为。此时的康有为已由当年“公车上书”的热血青年,变成了老态龙钟的长者,改良维新与保皇复辟的失败,使他离开了政治的漩涡,寓居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青岛、大连,以书画自娱,潜心继续他的碑学研究和书法创作实践。可以想象到,衰年的康有为见到风华正茂、身高体健、学识广博、谈吐儒雅的沈延毅时是何等的心情,他遂对沈精心教授,点拨导引。沈延毅每天得以为老师磨墨理纸,亲睹老前辈的点画运笔之妙,遂茅塞顿开,深有领悟。临别之际,康有为嘱他要继而上追秦汉,以求格调高古,并以手迹两幅相赠,作为奖掖鼓励。沈延毅由连返乡,从此将家藏魏碑旧拓,披览临写,悉心揣摩,直至年逾不惑。他在这段时间里,把《龙门二十品》的险峻朴茂、《郑文公》的遒丽宽博,《张猛龙》的雄秀劲利,两《石门》的恣肆奇浑,融为一体,熔铸成了独具特性的北碑风格。
第三时期,沈延毅在具备唐楷的基础和汲取北朝碑刻造像之精髓后,即开始了向碑帖结合、以魏入行的书体,进行了漫长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他曾作诗概括他这一时期的书法渊源,诗曰:“积健为雄颜鲁公,渊源篆隶肆圆锋。别开生面书中象,一帜独垂百代风。”他首先以魏法用笔,兼参篆籀《泰山》、《石鼓》,汉隶《乙瑛》、《史晨》,以使其线条笔道一波三折,圆润遒劲,笔笔中锋,铁画银钩;然后借鉴欧阳询、柳公权瘦硬骨架结构为结体,中宫紧束,骨骼嶙峋,秀朗挺劲,风神迥然;继而兼取隶楷《爨龙颜》、《爨宝子》的厚重古拙、夸张稚趣,全面向何绍基的行书风格进行靠拢和进化,初步形成了个人风格。沈延毅对何绍基终身不弃,固然有家父自小对己的影响及对父亲的怀念因素在内,但何绍基的颜楷功底和碑帖结合的行书路子,是使他取法“何体”的最主要原因。何绍基的书法既存汉隶颜楷的雄健浑厚,又具北碑的清刚凌厉,他是将汉唐书法的气魄骨力、内蕴风姿与北碑的峻拔刚断、萧散灵动,融化得最好、最成功的书法大家。沈延毅这个时期的作品,沉稳工致,点画精熟,炉火纯青,耐人寻味。
第四时期,沈延毅经过70多年的坎坷生活磨练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求索,他的“魏体行书”书法已趋于形成,登堂入室的条件已经具备。特别是十年“文革”结束后,大地回春,生机盎然,被扭曲、压抑多年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获得新生,已是古稀之年的沈延毅将自己的斋号称为“天行健斋”,又以炽热的***投入到书法创作中来。这时的他,胸怀广阔,意境高远,诸家笔法,熟记于心,笔下的点画线条,似回鸾舞凤,万岁枯藤;六书八法,如天风海涛,变化莫测,他的书法进入了成熟收获期。他精神矍铄,精力旺盛,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组织者皆以他的光临为盛荣。他声誉日隆,名噪一时,每每妙文佳句,顺手拈来,题词赠书,一挥而就,各地求书者益众,片纸寸缣为海内外书家及爱好者宝之。1988年,在辽宁省首届书法艺术展上,沈延毅应众人之盛情,凝神屏气,悬腕挥笔,一幅周总理青年时代诗作的六尺四条大屏,一气呵成,56个大字,字逾半尺,笔酣墨饱,畅快淋漓,令在场者骇目惊心,赞叹不已。
沈延毅晚期的作品,心猿意马,出神入化,无拘无束,老笔纷披,真气弥漫,臻于化境,似与齐白石临终时的画作一样,歪歪斜斜,刷刷点点,似明非明,似清非清,如入随心所欲的超脱混沌境界。
早在沈延毅之前,就有众多书家对“魏体行书”进行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如包世臣、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李瑞清、沈曾植等,但他们大都只是把注意力用在对字形或笔法的改良和融合上,而对谨严方整的结体缺乏大刀阔斧的重组,对方直生硬的用笔也没有跳出刀劈斧削的囿围。比如包世臣对“魏体行书”的认识,是结构以侧取势,行笔以断为主,使笔道在流动中呈现出波澜起伏的形状,但没有彻底克服强调笔毫平铺,按多于提,筋骨不足,节奏婉弱的流弊;张裕钊以柔软的毛笔追求刀斧凿痕的方折效果,以抖笔、侧锋、侧刷等动作追求外方内圆的笔意,使线条缺少古朴浑厚、深沉博大的气魄;赵之谦的行书,拙朴雄强近于圆熟,豪迈奔放近于粗野,北碑书法在他的笔下变得温润灵巧,显现出向帖学靠拢的迹象,为后世所讥嘲;康有为扬碑抑帖,杀伐极端,尽管以平长弧线为基调,使转方圆兼备,线条粗壮厚实,但也有松散虚空、凝练紧迫不足的缺憾;李瑞清将篆隶、章草、汉简的结体用笔融入北碑,强调了线条运行间的滞涩与绞转,又暴露出刻意追求颤笔变化的弊端;沈曾植以碑入草,结体怪异,书风奇峭博丽,也难免有用笔荒疏不精的遗憾。
沈延毅曾对他的学生说:“与古人之合,先求法合,得其形似;继求貌似神合,形神兼备;最后要求貌离神合,推出新意,自成风格。”他师古不泥,继承传统而不局限于传统,他善于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冷静地观察前代书家的功过得失,在前人的成就基础上找准切入点,进一步加以强化和发挥,逐步形成自己的个人面貌。
在沈延毅的书法中,不但能够清晰看到尚韵、尚法的晋唐遗风,还能十足领会到尚意的宋代风神。他的书法并没有多在章法上留意,而是把功夫都下在每个单字的重质重妍上,他并不追求率意生涩的枯笔飞白,而是讲求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一般的厚重饱满线条。乍看他书法中的一些点线,似乎是有意故作颤笔所成,实际上他书写时却是饱蘸浓墨,胸有成竹,快速挥洒,一气呵成。人们常评价唐代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看沈延毅的书法也可以称为“书中有画,书中有诗”,那些大胆夸张的字形间架结构,就是擅长写意画的美术大师们也自愧不如;那些变化诡异的点画笔道线条,足可使胸怀锦绣诗肠的文人才子,从中感发出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来。
沈延毅书法的主要艺术特征有:一是强悍无畏的丈夫气。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来看,书法鉴赏应以文雅、风韵、平和、意境为上,而以霸悍、外露、火燥为不取,沈延毅正是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建立在对含蓄、内蕴的传统文人书法的否定上。他的书法把唐楷名家欧阳询、柳公权茂密紧束、清瘦劲健的间架结构,与北碑造像雄强朴拙、自由夸张的结体字形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瘦硬通神,筋骨嶙峋,奇异多姿,变化莫测的独特面目。二是端庄威正的庙堂气。明代书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称:“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沈延毅自己也曾说过:“结体要先学唐楷,以求端正,后学魏晋,以求奇变。结体的欹正变化靠书家的胆识,胆识差、眼界低的人则正而不能欹;功力差、手法低的人则欹而不能正。”他的书法结字造型,似欹反正,以正为主,这是他少年学习唐楷所形成的根深蒂固影响所致。他汲取各家各派之所长,合欹正反侧之诸法,牢记“心正则笔正”的至理名言,不以欹侧弄险取妍,保持着正而不板,奇而不怪,正襟危坐,不怒而威的堂皇威仪。三是苍劲古拙的金石气。沈延毅书法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将以二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笔法和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北朝碑学笔法,全面融入他的“魏体行书”中,从而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线条艺术,这是他对北碑书法的特殊贡献,也是对中国书法笔法上前无古人的突破。沈延毅的书法用笔是在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中国传统用笔“永字八法”的基础上完成的,“永字八法”勒如横缰勒马,弩如弯弓之力,啄为鸟之啄食,磔如以刀剔肉等,形象生动,寓意深远,历代书家的成功之路大都来源于此。沈延毅书法中纯熟的“磔”法,不但对捺笔的表现十分充分,就是在横、竖、折、勾、撇等笔画中,也随处可见兰叶、反兰叶、捺勾等一波三折、变化无穷的波磔。他对“磔”法用笔的运用和发展,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四是挥洒超逸的道仙气。沈延毅学书不拘成法,心笔两正,每逢挥毫施墨,则悬腕竖掌,肘腕指之力集于毫端,捻管翻笔,跌宕起伏。他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化方为圆,翻转反复,笔随兴致,物我两忘,乍徐还疾,忽往复收,方圆兼用,异态百千,变化无穷,风神超迈,神来之笔,跃然纸上。五是诗书并茂的文人气。沈延毅的书法成功,很大原因在于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学识渊博,文史皆通,特别是写旧体诗的功底很深。他在沈阳文史馆任职期间,曾主编一本《沈水嘤鸣集》,共结集辽宁九位老人的旧体诗三百首。他一生作诗无数,多为触景生情,抒怀遣兴,作后亦不加整理留存,所以散失较多,现存约有几百首。观赏他的书法,会使人感到丽文佳句,笔下生风,华章妙语,龙蛇飞走。
沈延毅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上承晋唐北碑,下启现代书法流派,为中国书法传统书学理论与现代审美意识的完美统一,也是将北碑楷书与南帖行书,融化得最为和谐自然的成功典范。虽不能枉然评价沈延毅的书艺是否超过了康有为、赵之谦、沈曾植等清末民初诸家,但与于右任、郭沫若、沙孟海、林散之等近现代名家相比,他是毫不逊色的。
最后,我将沈延毅生前最为珍视的启功先生为他书写的七言绝句诗,作为本篇的结尾:
“白山黑水气葱茏,振古人文大地同,不使龙门擅伊洛,如今魏法在辽东。”

王恩涛,沈阳市文史馆副馆长、辽宁大学教授王恩涛先生自幼喜欢书法,不惮寒暑,信笔涂鸦。在他任市文史馆馆员及兼任副馆长阶段得到大书法家沈延毅老先生和冯月庵先生的教导、赏识与推荐。书法,是写字的艺术,但写字不一定是书法,它有艺术上的特点。元代学者郝经在他的《凌川集》中说:“夫书,一技耳,古者以射。御并”,指出其是技艺,并与射箭与驾驶战车同等重要,提高了书法的技艺地位。唐人张怀珐在他的《十体书断》一书中,论述了十种书法体裁的各自特点,着重论述了行书、飞白、草书的特点。思涛先生擅长于行草”,就是由断而来。北宋大家苏拭在《东坡题…

程与天,程与天先生向以篆刻和书法艺术驰名中外,早年以北方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和南方容庚为师,并广交天下名士。在我国书法篆刻艺术界中,程与天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当时“***”如火如荼,程与天就在此时此刻从下乡青年中脱颖而出,以金石篆刻、书法活跃于首都北京,引起新闻界的重视。文学巨匠茅盾先生鼓励他敬业乐群,亲笔题字赋诗,青眼有加。更多的名人臧克家、冯牧、张伯驹、李苦禅、启功、楚图南、张仃、严文井、吴作人诸大师,或与之订交,或与之鱼雁相通,或质疑问难。在不断的努力探索中,他已有《中国当代作家印谱》、《中国历代女兵印谱》、《程与天金石书法》、《二泉斋印说》、《二泉斋说文解字形讹考》、《辽宁省优秀企业家印谱》刊行问世。

言恭达,江苏常熟人。1948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苏省书协副主席,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沧浪书社总执事。受业于著名书画家沙曼翁、宋文治先生。精多种书体,工篆刻,善绘画。作品参加过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和数届全国中青展以及国际书法展览、当代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等三百多次展览并荣获数次大奖。作品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加拿大、美国、法国、菲律宾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交流展出。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和(篆刻卷)、《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等二百多种全国性专集及《当代书家五十人五体创作实录》等VCD光盘。1987年全国“当代中青年‘书苑撷英’评比”,他的作品以最高票被评为全国37位优秀作者之一。书学论文多篇参选“全国书学研讨会”。出版《抱云堂》书画专集、《抱云堂艺评》、《当代书法名家》字帖、教材及参予合编《六体书字典》、《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题跋》等。

刘一闻,斋号别部斋、得涧楼 。祖籍山东日照,1949年12月生于上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幼受庭训,书法、篆刻得艺坛前辈苏白、方去疾、方介堪、商承祚等教诲 。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47年生于江苏太仓,祖籍扬州。1982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 术系,师从陈大羽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6月获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全国篆刻艺术展评委、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等。
黄惇教授注重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篆刻作品1983年曾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一等奖,书法作品1993年曾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其作品曾参加历届《全国书展》、历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历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并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如《日本海外总合书展》、《韩国第十一届国 际艺术展》等。作品曾为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及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十多年来,他曾撰写书法、篆刻史论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刊登于《书法研究》、《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多种专业刊物上。曾多次出席国际书法研讨会,如《国际书法史研讨会》、《韩国汉阳大学96国际学术会议》、《香港中文大学97中国书法国际学术会议》等。并应邀讲学于中央学院、山东工艺美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著有《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董其昌书论注》、《中国古代印论史》、《中国书法全集--金农、郑燮卷》(与周积寅教授合作)、《中国书法通史--元明卷》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黄惇主编的《书法篆刻》教材,至今已重印逾十万册。他所著的《中国古代印论史》,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96年被定为文化部艺术院校重点教材之一。

徐本一,字性初,1946年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县。历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书法报社副社长、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美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参加历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历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览以及中日代表书法家作品展览、国际书法邀请展、中国书法精英作品展、巴黎·现代中国书法大展等国内外大型书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选》、《当代书画家百人》、《当代炎黄书画精萃》、《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等百余种出版物刊载其作品;《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周报》等数十种刊物专题介绍其书艺。曾担任《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编审,主编《中国当代书法赏析》、《碑帖导临》系列丛书,有书法评论和论文发表于各种专业刊物。曾访部日本、新加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事迹被录入《中国人物年鉴·1990》、《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
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等多种辞书。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其书法讲座。《中国当代书法五十人》VCD收寻其创作。2002年12月,当选为中国美术网第一届艺术委员会名誉主席。
 
周志高 ,笔名季高、辛默、诚公等,别署兴墨楼,1945年1月30日生,江苏兴华市人。《书法》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书协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全国展、中青展评审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毕业于上海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1977年6月创办国内首家《书法》杂志并主持工作至今,启功先生称其“其所编刊物,创始于书艺重兴之初,有荜路蓝缕之功历久而其绩弥盛”。曾先后倡导主持或参与主办全国五个第一大型活动。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一至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至八届中青年书法展。出版《周志高书法》、《周志高书法专集》等十余种专著,多次出访国外交流。任全国第三、四届电视书法大赛评委,中央电视台专题介绍,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么喜龙,生于沈阳,现为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阳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艺术家。
1988年“么喜龙书法展”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还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北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
在美国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讲授中国书法。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0本,合集4本。
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两件,辽宁博物馆收藏作品70件。

李仲元 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33年生。自幼学书,从欧阳询入手继习褚遂良、颜真卿诸家。喜行书,追摹“二王”又学杨凝式、米芾等,注重继承传统兼收并蓄。所作清劲秀润,稳健端凝而富有变化。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展和“中国新加坡书法联展”等,在多种专业报刊发表并被收入《九畹书法作品选》等专集。主编出版《明清楹联选》、《中国书法百家墨迹精华》等。善古文物及书画鉴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徐可大,1952年生于抚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师,民盟盟员,抚顺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其幼习书画,多年来,临池勤奋,德艺双馨。曾足历三山五岳,书艺视野宽阔。长楷草,能魏隶,功力深,有新意,作品讲求线条的内涵与情趣、意境、格调的统一。权希军评曰:"其书作沉雄遒劲,平中见奇,意趣深含,耐人寻味。"作品曾经入展中外草书展、首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等,并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十数次,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千余幅,十余碑林有作品收入。曾经出版《徐可大书法选》。1996年随抚顺赴日本书画交流团进行艺术交流,在日本举办三人书画展。2006年秋赴韩国首尔举办书法展。1997年在香港华娱电视台举办的《世界华人迎香港回归书画大赛》荣获唯一书法冠军奖,在第五届国际书画展获得书法金奖。《中国书法》、《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均有其作品获介绍文章。

苏海生,男,字墨楠,号洪墨轩主,56岁。苏海生系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第32世裔孙,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其作品“品敦行实,志高趣远”,被誉为“笔下生花”,长期畅销日本、新加坡、美国、台湾等地。
苏海生从8岁起习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曾拜师扬仁恺、冯月庵门下,书法作品先后在辽宁省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举办个展,作品曾赴日本、新加坡、美国、台湾等地进行展销。多年来,苏海生先生获得国家书法大赛一等奖6次,二等奖3次。国家文化部领导高占祥同志曾题词:“笔下生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聂成文先生题词:“品敦行实,志高趣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柄森题词“纸上云烟,腕底波澜”。

韩兆沛,1994年与日本德墨书道会会长井上大疆举办书法联展并访问日本。1997年作品...韩兆沛的艺术成就被编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10余本辞书。他曾任两届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书法家...

陈九怪,世界知名人士、板桥故里陈九怪院长
艺术简历
是当红书画名家,世界知名人士。艺术活动家、教育家、收藏家,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美协台湾顾问,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人事部人才所研修中心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燮园”中外名人真迹藏馆筹划人、江苏东台·板桥书画院院长等海内外诸多著名艺团和相关媒体领导职务。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有国家一级书法师、新派竹笔书法第一人荣誉称号。书画藏于国家博物馆、香港、澳门、清华大学及国际友人,政要珍藏、集团公司高价购藏。参加编著出版《世界名人录》等巨典,文化部艺术ISC2001认证艺术家。出版个人专集、专版《陈九怪书画印作品集》,个人肖像磁卡,邮政明信片等广泛发行,中外100多部大型辞书收录其艺术传略,被邀为资深机构、报刊题写牌匾、报头等。享有较高声誉。

柳咏絮,女,1937年生,江西玉山县人,教授,美术教育家,历任全国美术教学研究会理事,第五届日本神奈川国际儿童画展评审员,辽宁民进书画家联谊会会长兼秘书长。青少年时期在父亲著名国画家柳子谷的教育下,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1958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1997年退休于辽宁教育学院。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被国家、省级美术馆收藏。主编国家级《中国美术教材》,出版数本个人画集、美术普及读物和电视教学录相带。1987年赴日本学术交流。其简历及艺术成果编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人物大典》、《中国民间名人录》等多种版本名人辞书。社会评述其作品“既有浓厚的传统,又有师造化之功底,形成了个人清秀娴雅的艺术风格 。

赵大超,每每会被他的书法折服。但这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阳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除了书法令人折服外,他对古城辽阳的那份爱心,那片情意更是令人佩服。

王雪操,别署老青馆主人。
辽宁沈阳人 。
历任教师、科员、会计等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曾先後师事张济民、武广伯、忤庸、贡芷滨 。
自幼迄今70馀年临池不辍 。
退休後赋闲在家,收徒20馀人,其徒之作曾获全国性奖励 。

郭廷选 ,男,1939年3月生,辽宁省辽阳市人。
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书法
作品曾参加世界和平年书展、全国首届电视大奖赛获三等奖、全国二届中青年书展、全国
首届扇面艺术展、全国六届书展以及中日、中韩、中新书法交流展等,被炎帝陵、刘邦故里
、昭君墓、刘秀白水碑廊、陶渊明纪念馆、王羲之故里、布达拉宫、黄鹤楼、黄河碑林、
朱德故里、邓小平故里、焦裕禄纪念馆、雷锋纪念馆、韩国碑林等处收藏或刻碑。作品和
传记被《中国书法作品选》、《中国名胜古迹墨迹大观》和《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
今书家辞典》等一、二百部作品集传记辞书收入。
理论文章国内报刊有所发表,论文《侧锋管窥》被收入《中国书法论著辞典》。
主编有《辽宁书法论文集》、《辽宁书法文集》,出版有《钢笔临帖八种》。
郭廷选副教授,号也禅道人,1939年3月生于辽阳,196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辽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原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退休于辽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曾出席全国二届书代会。书法作品曾获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奖赛三等奖,参加全国二届中青年书法展、世界和平年书展、全国六届书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98兰亭奖牡丹杯书展、首届国际华人书展、首届敦煌国际书法展及中日、中韩、中新书法交流展等。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大展赛"获《终身成就奖》。自作诗书法作品被炎帝、炎帝碑林、孔子故里博物馆、昭昭君墓、王羲之故里、陶渊明纪念馆、吴道子纪念馆、王铎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纪晓岚碑林、祝嘉书学院、黄河碑林、拉萨珠峰碑林等数十处收藏出版或刻碑。理论文章散见国内报刊,论文收入《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世界学术文库》、《当代专家论文精选》、《建国五十周年优秀论文获奖文库》,主编有《辽宁书法论文集》,《辽宁书法文集》,出版有《钢笔临帖八种》。传记条文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家辞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

紫云轩主

帖子数 : 13
注册日期 : 12-04-0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